再谈中医科学化问题
再谈中医科学化问题$ia6t.M,UNjS张功耀
-J _+]Dwe[O
张功耀按:自从2006年,以我公开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为开端,中医中药.M0f:On8gI9n6Wx
再次遭遇了人民群众自发的愤怒声讨。一些从中医中药当中得到过“好处”(这zsF5\`d
些“好处”充满了欺诈和愚昧)的民众,一直质问我,为什么不能推动中医中药
走向现代化或科学化,却要以“告别”了事?2009年,一个韩国学者也问到了我
这个问题。以下就是我对他的书面回答。现将这个对话的中文稿,原原本本地发,W M|'~ X9Ry P
在这里,作为我对中医科学化问题的一次再谈。
v$n%]$wiNWm
问: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科学。医学也是一样。西方医学是从
寻求人体生理和病理解释的科学化,再进步到诊断的科学化、治疗的科学化、疾
病预防的科学化和疗效评价的科学化的。请问,中医在科学化方面进行了哪些尝%cZ{x e&^P-zQkq
试?这些尝试是否成功?中医能不能在科学化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答:是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由于科学认识水平上的不同,科学在历史上
的理论形态和所关心的侧重点也不同。力学就有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力学、相:V*rH,^4G D1r G
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几个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你说得很对,医学也是这样。
巴斯德(Louis Pasteur)创立的微生物学只能解释感染性疾病,伯托尔德#z$T\[[
(Arnold Adolph Berthold)创立的内分泌学说,将生长缓慢、发育不良、肝肾j:Q-J+jc n7c"P r
功能下降、性能力衰退、过度肥胖等疾病,以“激素分泌的不平衡”观念给以了
非常合理的解释。1949年,鲍林(Linus Carl Pauling)和伊泰诺(Harvey
Akio Itano)提出“分子疾病”(molecular disease)的概念,为癌症、心血2Y(E0|b|*`
管疾病、免疫性疾病,提供一种有说服力的科学解释,埋下了一颗学术的种子。
不进步的医学,甚至找不到进步的门径的医学,一定不是科学的医学。很不幸,8zbh{ B
中医就是这样一种不科学的医学。"bL`N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