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之:年青中医群体的觉醒决定中医学的创新发展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在周朝创立时的贵族成了世袭的统治家族的创始人,它们随着时间的消逝,日益脱离了周统治者的羁绊。特别在公元前770年周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它的统治者们终于被它以前的属国所漠视,甚至实际上周朝的统治者已经被社会遗忘了。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此时东周的统治阶级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经济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新的秩序由此产生。
中医学目前正在经历类似春秋战国的历史演变过程,作为中医领头人的中医专家泰斗正在被中医人所漠视甚至遗忘,谁首先开启了中医理论的变革,谁就会抢先强大起来,而对于改革创新无动于衷者的传统旧势力,最终的结局就是等待灭亡。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这也正是中医学目前的真实写照,全国各行各业都依赖年轻人为主力,中医学的创新发展也不例外!
传统老中医,老在经验上能治病,如果老在思想上是真要命,就会成为阻碍中医学创新发展的阻力。例如刘渡舟、王洪图、邓铁涛等老一辈传统中医人盲目坚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思想上的落后导致中医学抵触创新发展,产生方向性错误。中医学陷入如此衰微的地步,与这些专家的错误思想不无关系。
毛主席提倡西医学习中医,目的是产生一两个高明的理论家,带领中医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事实证明几十年来中医学没有发展,而是处于停滞状态,仅有的一些创新成果不过是与现代医学的生拉硬套,例如蒲辅周的热实结胸证等同于急性腹膜炎、中药治疗胃肠穿孔、胰腺炎等,让人大跌眼镜。还有中医泰斗居然宣称中药治愈脑膜炎,这种脱离临床信口开河的做法弥漫中医界,解放前后传统中医学连细菌性的痢疾都治愈不了,如何会治愈更严重的中枢神经感染!每年秋天都会有大量儿童死于细菌性痢疾,是现代医学的抗生素让细菌性痢疾死亡率降为零,对于这段悲痛历史传统中医不应该选择遗忘。
中医学的创新发展必须依赖现代年青中医的觉醒,推翻阴阳五行、经络精气、脏腑学说等传统中医理论,拿起科学武器揭示中医治病原理!让中医学回归科学研究,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这会让中医学毫无阻碍的融入现代主流医学的范畴。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导,本人保留学习改进的权利。欢迎查看我的其它文章留下您宝贵意见!
[url]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350&extra=page%3D1[/url]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