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自学中医者否定中医教材原来是因为看不懂中医教材

自学中医人士,毫无疑问,不是经过中医院校的系统教材正规培训的,没有机会到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他们是通过自学《内经》《伤寒》一类书籍,靠自己的理解,去认识中医理论的。但由于《内经》《伤寒》一类古书艰涩难懂,靠自己理解的结果,必然是一个人理解一个样,同一段文字会得出不同的理解,而且又看不出《内经》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最终理解的结果必然是似懂非懂,不了了之。当他们看到《中医基础理论》的论述,有许多在《内经》中原文中找不到时,就从主观上误以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编错了。. D* r2 m$ C1 f
- Q( P" d# Z( Q4 {
      后来有人发现二版中医教材有“西学中”人士参与,于是,就误以为找到了证据,认为所有中医教材都是“西学中”人士编的,也不管那些短期培训的西学中人员有没有那么大本事,就把编教材的功劳全安在“西学中”人士头上了。这实际上就等于,把我国当年所有参加编写、审核中医教材的纯中医名家都当成“西学中”人士了。再加上近些年中医界有人把近百年中医衰退归罪于“中医西化”,于是,自学中医人士们就宣称“西学中”参与编写的二版中医教材属于“中医西化”的产物,从而不断地否定二版中医教材。" |- }/ _3 u$ J% Z/ F
) k' P3 @. c4 U# N( [
       实际上,这种认识完全是一种误解。二版中医教材的中医学基础部分称为《内经释义》,完全是从《内经》一书中提炼出来的,用白话表达的。由于自学中医人士未必能真正理解《内经》原文思想,所以,当看到《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找不出原文时,就说《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错误的。说到底,还是一种误解。# N2 i% X8 \" A: p4 [4 h7 V3 C

9 F4 D! Y0 ^" P5 X" B      试想,当时的“西学中”人员仅是参加了“西学中”的培训班,学的大都是中医学基础知识,就能解读《内经》原文啦?就能总结出《内经释义》啦?就有本事编写一整套十几教材了?60多年来,正规中医学院的学生们学了那么多中医理论,也编不出中医教材,难道这位参与编写教材的西学中人士具有惊人的学习、理解、记忆能力不成?莫不是神仙下凡不成?天下谁有这种天才的本事?) L2 O: [5 m2 b( a3 N- s: [$ a8 l
4 r. a3 i" S, y  c4 Y' |
       事实上,中医教材的编写不是哪几个人能完成的,而是由一个庞大的编写队伍集体编写、审阅、讨论、修改、定稿等复杂过程完成的。当时的每一位中医名家都是中医教材的参与者。包括后来的多版《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哪一版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中医名家参与?
! P' \; X/ O% L5 K
0 B; |. w% e* n& _5 N, w1 J- m7 X      实际上,《内经释义》只是教材编写初期的认识,内容简单扼要,许多问题没有深入探讨,较为粗糙,远不能与目前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内容相提并论。理由是,中医二版教材之后的各版《中医基础理论》,不仅是以《内经》《难经》为蓝本,而且吸收了历代医家论着中创新的内容,经过反复领会、集体讨论定稿的。比如说,“先天、后天”的概念,就是明清医家提出的概念,与古代的先天、后天完全不是一个意思。诸如此类的内容很多,不一一赘述。
. V- {; T5 s4 b4 Y/ }
3 x: \2 \$ A1 K! v+ [+ A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637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没有基础知识学习经典的,学科不同,文字名词含义也不同,就拿“天”字来说,从社会科学来讲,就是空间宇宙,从中医理论来讲是时间量词,代表时间,到处串科,造成混乱,与经典没有任何关系。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自学中医者否定中医教材原来是因为看不懂中医教材5 N, J* ?% r4 r) M4 ?- _
…………………………) T9 X. I# \3 V, W% a7 h2 b6 J' F* s9 n
否定教材不是否定中医,教材是流,而且是末流,经典是源,而且是本源,明白吗?
4 V; V8 c6 m2 E5 d9 p: L3 R) J1 b" r' r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639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内经》是2000年前理论初创阶段的初步认识,是各自认识不一的论文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是在内经的基础上,经过2000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基本形成了理论体系,只是还不完善,但比内经进步了很多。这个本质性问题,你认识不到。好好学学《实践论》,就知道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请教王教授《中基》是不是可以取代经典啊?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内经》中还有一些内容,《中医基础理论》没有收入在内,不在讨论之列。
: ^( N6 b. v5 @      但就相同内容而言,学《中医基础理论》比学《内经》要深刻、全面得多。对于学习中医者而言,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胜过《内经》很多,《内经》只能作为参考,或者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补充。/ h2 M' }( i3 L6 k/ [! x( E
      当然,《中医基础理论》虽较内经有提高,但仍然不到位,漏洞很多,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拙著《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对于其中的先天之精、元气、阴阳、阴阳平衡,作了补充和完善,弥补了《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漏洞认识。      $ e4 v5 ^" v* V; ], w8 K1 [! w

9 G6 C  y7 ?. `; c. [9 e8 U+ F& m       多年前,我就有重写《中医基础理论》之意,使其成为理论完善、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可惜,没有写作条件,只能等以后再说。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但就相同内容而言,学《中医基础理论》比学《内经》要深刻、全面得多。对于学习中医者而言,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胜过《内经》很多,《内经》只能作为参考,或者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补充。
0 K- }% R7 G8 l8 H  a…………………………- a( v" e) b# b- t' r$ y( o
可以举个例子吗?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例如,阴阳学说。《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已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当然还有漏洞。而《内经》说了不少,全都是模糊不清的自述,没有形成具体的规律。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例如,阴阳学说。《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已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当然还有漏洞。而《内经》说了不少,全都是模糊不清的自述,没有形成具体的规律。1 J* `! @% R& l2 \/ ~, r
…………………………# Y. U% l. p) {" w8 N; h
可以详细谈谈吗?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你连这些中医最基本的理论都没弄明白,就喊中医必须现代化、科学化,而且还说不等于西医解释西医,这不是盲人骑瞎马,乱撞一气吗?不是闭门造车吗?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王锡民
9 ~4 u9 o7 T' d9 ~# a还是看《中基》吧。我哪有这么多时间谈这些基础知识啊?  
+ U, U4 }, W$ Z' f…………………………
9 x. N9 J! o; x8 J( ]不是请您谈《中基》,是请您谈《中基》阴阳学说和《内经》阴阳理论的异同及其继承关系。有兴趣吗,没有兴趣就算了。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你连这些中医最基本的理论都没弄明白,就喊中医必须现代化、科学化,而且还说不等于西医解释西医,这不是盲人骑瞎马,乱撞一气吗?不是闭门造车吗?
; _; F( T' p, e…………………………; g) q' F8 o( \# `7 h8 `
呵呵,请您看11楼。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但就相同内容而言,学《中医基础理论》比学《内经》要深刻、全面得多。对于学习中医者而言,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胜过《内经》很多,《内经》只能作为参考,或者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补充。: e3 k! n) i; I2 o% v: w
…………………………/ S* h" h5 c9 e5 g
可以举个例子吗?
1 A6 U/ c2 y( [6 V--------------------------------------------------------------------------
/ k6 V3 G7 H% L9 T7 h* ?! Q- N现在事实就是如此。
! g% U( s1 q' `6 M  Y现在的教学,《中基》是理论基础,《内经》是参考。中医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阴阳五行与脏腑学说,这部分内容,大都来自《内经》,有一点《难经》的内容,主要解读,来自《类经》等著名注释内经的书籍。* s7 `+ v, L" p$ d4 B5 ^
另一部分是四诊和辨证,现在教材编为《中诊》,有内经、伤寒、温病学的内容,也有金元以后各家的内容。没有这一部分,就无法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但《内经》的内容占的比例并不多。
: P4 v( O, B* T6 y/ ~1 B也就是说,学中医,学《中基》不学《内经》可以,学《内经》不学《中基》,绝对不可以。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中基》里阴阳学说的主要部分,就是阴阳的四个关系,对立、依存(互根)、消长、转化,都是来自《内经》。其他部分,是后来的教材陆续加上的,大部分是云天雾地没有用的东西。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李老师所言四条很对,二版教材就有这四条。大约从七版开始,增加到6条,其中增加了阴阳平衡,阴阳交感,对于这两条,《中医基础理论》没有讲清楚,可能是限于认识。但我想说的是,这两条也非常重要,其事实和原理我都清楚。将来,我有机会要讲这些东西。我还准备重写一本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王树文总版在2012年曾向我建议过,可是,一直没有时间。这些年,我的精力大部分都花在中医论坛(也在健康报和中国中医药报上发了10多篇),宣传科学、现代医学对于中医发展的重要作用,整天辨论这个。虽然收到一些效果,但作用不显著。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