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b/ @8 u* T& a, g3 g# c! q) N
侯志川
' N( Y! G# }) {! V# ~" g
" {7 m2 V, K- q南方某医学院的一座大楼里设有一间“人体标本馆”。近日承校方的雅意,我参观了这个建成不久的标本馆。大楼各层整洁清爽,井然有序,楼道墙壁上还挂有现代医学前驱希波克拉底等人的画像。这些且按下不表。引人注目的是标本馆门口右侧墙壁上两行大字:“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落款“恩格斯”,令我印象深刻。为了保险起见,我回家后专门问了内行,知道此恩格斯的确就是马克思主义两大奠基人之一的那个恩格斯,这个“没有…就”也确实出于那位恩格斯的笔下。于是我就放心大胆地得出了一个逻辑推理:“因为中医没有解剖学,所以中医不是医学”。不晓得这算不算“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6 x: ~8 p& ~, x( D( ]  F  {0 s2 b
我所以这样不从医学本身分析,而要“拉大旗做虎皮”,盖因中医信奉的是望闻问切,从来不搞啥子“解剖学”。它所谓的“肝脾肾胃”也自称不是解剖学中的实体,而是一种说不清的鬼名堂。同时铁杆中医粉丝们动辄就是“某某早就教导我们”,“伟大某某早就指出”,一贯喜欢占据政治高地,善于拉大旗吓人。9 @$ o& z: R; _7 f0 z6 A' c- F5 |

( ~' W2 Y6 m+ E7 Y+ k1 w- Z我这是照他们的规则来玩,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6 g& f+ q" p2 c& ^0 g, [8 e8 s/ \$ R; Z) L, @+ T7 d
当然,如果他们既不讲逻辑,又不认恩格斯这个老祖宗,我就没辄了,我上述这些就全当放屁吧。
; Q7 ]$ m6 ]5 L/ N/ t5 ~7 I# @: ]: L: Q/ A$ `
http://m.kdnet.net/topic-2139683.html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化腐朽为神奇 探秘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 w$ X9 `. V' l4 a& w2 R6 ~4 c
" l6 L. N: q0 H7 [2 U4 p
2018年05月23日10:07  来源:羊城晚报5 I5 ~5 p1 E3 r. K, D, S

" S$ I: Y* E7 [0 \7 U5 }0 S
- e, v' h+ Q. F4 X, J( d1 O" r# s' j# [8 i3 e/ |
* Z" q7 L$ [4 O2 V3 s+ U* C# ^

" K1 t, y, p0 Z, r6 t7 [
4 M7 ?+ S& Y: E' S( R0 |% g
: D- z& N% A7 T1 O. _: V) T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倩 实习生 丁振球 通讯员 黄瑶
* I( f1 D7 e2 c: X( }7 g8 I& u- m8 _7 {7 X8 `* }0 Y% c, Y% k
  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2 V: F6 t3 F2 s' V6 _# W1 E# u' g( O
) T, M( T, f* f" E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博物馆日,不少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学习和旅游的兴趣。博物馆的最大魅力在于,每件展品背后那些说不完的故事。和博物馆一样,有一种科学馆,它展出的并不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又一个曾经的生命,是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虽然这是一座以解剖标本为主要展品的科学馆,却充满了奇幻的艺术美感。" ^" n/ }( y* R$ U) i- r

, I/ G& |( B$ ]) A/ P) c  镇馆之宝的故事5 b. T* ^( }% t/ Q: D! r% C- ~7 }: f
, }4 m( `% n# i0 l8 m" M$ n
  1 几微米的“血管树”+ Q9 D0 h; q. U+ n! b; Q7 e# [* h
6 U- V* \7 h& N: k7 R; z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和很多人体标本展示最大的不同在于,有很多展品美轮美奂,看上去像是一棵棵彩色的树,但其实,那都是人体中的血管组织,连只有几微米的毛细血管都纤毫毕现。这种“绝世武功”叫做人体管道铸型技术,是解剖学标本制作的一项专门技术,是以人体内的管道(如血管、支气管、肝管、胰管等)做模具,将填充剂(高分子化合物)灌注到管道内,待管道内的填充剂硬化后,再利用高分子化合物耐酸、耐碱的特性,用酸、碱或自然腐蚀等方法清除组织结构,留下的便是人体血管管道的铸型标本。
- |& x( q# W' o* b/ g% G% m% o
& u1 r, T3 Y" F: Q. }- j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团队亲自去化工厂调查研究,向技术人员取经,试验出最佳的铸型材料与溶剂和最佳的灌注方法,制作出大规模精美的人体管道铸型标本并予以陈列,其毛细血管的灌注精度达到6-9微米。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院长Moore教授参观后赞扬说:“这里的一千多件标本,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Gmat标本博物馆还要好。”教研室将这项技术使用得炉火纯青,并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 c% Z: C4 o: W: u/ l
/ Q" S( y: S# P7 t: J- t
  2 心血管铸型标本7 Y+ B/ y7 V6 `) |7 ]* s
/ L9 D. i" u- L
  这座人体科学馆有两件宝,一是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也是人体管道铸型技术国内第一人。第二件就是他的第一件作品——心血管铸型标本,这件标本虽然看上去比馆内其他展品要简单,规模也小,但却诞生于1978年,是国内第一件人体管道铸型技术的标本成品,一经展出就震动学界,为以后该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赢得宝贵时机,推动了解剖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显微外科的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先进的地位。钟世镇虽然没有做过一台手术,但他在人体解剖学上的研究让中国显微外科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2010年10月16日,钟世镇获得中华显微外科终生成就奖。
8 Z3 v& X; |  w
$ \2 x' W6 g  c( y# M  3 跳芭蕾的脚
7 D2 Q/ G1 ]3 |) p2 `/ L9 `+ o  c# w1 T2 k- _; y, [
  在人体管道铸型标本展区,所有的脚部标本都呈现出一致的踮起脚的状态,就像跳芭蕾舞一样,向世人展现人体的美与奥秘。其实,这并不是制作者有意为之,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的毕振宇老师告诉记者,人在没有生命体征后,心脏不再跳动,人体的血液在排出后剩余的大部分聚集在静脉,使得小腿肌肉受到牵拉的力,肌肉收缩就带动了脚后跟的跟腱,让脚处于踮起的状态。2 C3 X' i( z0 s- P3 V
- ^! M8 y8 q1 u8 W
  4 理发店的三色灯
$ `9 e* n5 E( |4 p  Y! g" L$ i+ N5 m
  理发店为什么要挂三色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来源于人体解剖——在中世纪,欧洲人认为毛细血管中沉积的大量的毒素会导致人生病,所以他们在肢体的末端切口放血,以排出毒素,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但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病人感染,甚至死亡。当时许多外科医生认为放血不科学不愿意去做。但为了挣钱,理发店的理发师承担起了放血的工作。那些有资质有安全保障的理发师,会在理发店外放置一个转灯吸引顾客,其中,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白色则代表纱布。
4 k  O9 n, P( A2 |' U9 p  R- ?( s) ^4 T* S/ G$ J
  5 病人离奇死亡的迷案
& |  X% `9 g0 |+ `
5 T! a% k: I' y# n  在铸型标本展区,有一件大脑动脉环标本,它不仅是一件科学展品和艺术品,还为一起医学迷案的破解立下奇功。曾经有一位患者因胆结石住院手术,手术很成功,患者却离奇地成了植物人,最后竟因多脏器衰竭去世。面对这个令人惊讶和遗憾的结果,钟世镇的博士后开展了对大脑动脉环的研究。, I7 Z: f+ r" B9 }2 B, @& Y# L9 a

6 L' I5 C) \) N- O  大脑动脉环的作用在于当颈动脉一侧受阻,另外一侧将代偿进行供血。据统计,97%的人大脑动脉环是完好联通的,但有3%的人没有形成动脉回路,而这位患者可能就是其中一例。; Z8 l! t4 H- Y+ O% |  e

5 R2 Q. a6 R6 G7 l8 G& s  在腹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巾的遮挡,医生无法看到患者的头面部的体位。研究人员发现,很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头部向一侧偏,导致那侧血管受到了挤压而无法供血,最终引起偏瘫。大脑动脉环铸型标本很好地解决了临床中碰到的难题,在医疗纠纷的解决上也起到促进作用。
/ O* U' S3 V% z- V( n$ ]& B! H7 L3 e% b2 r$ p. F( U0 W
  人体标本的故事
! t6 C  O4 M# P- Y. r) H) U# `, \. D6 s+ d; f% \) l( F
  尾骨骨折与不能顺产
% q+ e3 Q/ k2 Z- C2 F9 v- O3 v: c8 y( L
  在人体科学馆中,有不少令人忧伤的故事。在一具孕妇标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足月即将临盆的胎儿,只可惜,因为横穿马路,母子俱亡。虽然他们命运令人唏嘘,但开明的家属同意捐献遗体,让他们身后为科学做出了极大贡献——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团队在制作成标本时发现,这位孕妇原来发生过尾骨骨折,因此导致不能通过顺产产下胎儿,只能通过剖宫产。这一发现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
0 L6 I* O) L1 Q
5 h! t( g0 Q2 |+ b  U+ w5 Z  四胞胎人体标本/ @7 T8 M: x7 F

" q1 r7 ~" v" l4 p( W5 T  在医学影像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年代,一位孕妇不知道自己以70万分之一的概率怀上了四胞胎。在一次与家人的争吵中,她因为生气喝下了农药,结果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虽然那位母亲抢救成功,但是四胞胎却流产夭折了,全家人悔恨不已。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团队在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医院,在家属的同意下,将逝去的四胞胎制作成为了珍贵的标本,使得他们的逝去定格在那个瞬间。) N3 z; J: S" e) u; U, \) [/ B
6 F+ U/ |8 g1 n. S$ L1 ?  D" f! A
  数字人体模型的故事
" p0 w( O3 W3 e/ g- \$ x
6 M# q; R1 }  ~/ ]  H8 Q  为杨利伟“量身打造”
, F6 O3 {/ ?: {- O5 T9 o* j! S
9 V5 q* A% ]% \' D  2002年,钟世镇院士带领团队启动了中国的“863”数字人体项目,使中国成为继美国、韩国后第三个拥有本国虚拟人数据库的国家。中国的切片厚度达到了0.02毫米,远远薄于美国的0.3毫米。由于掌握了先进的人体管道铸型技术,教研室还获取了数字人体的血管信息。( N' w# ?' w( `5 T
! Y" f- Z7 D( D% `" c& {
  在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前,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训练时发现驾驶舱座椅坐着不舒适,而且返回舱落地时是硬着陆,着陆时的作用力传到人体脊柱和关节上容易发生压缩性的骨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研室扫描了杨利伟的身体信息,与数字人的数据进行匹配,计算出座椅设计的最佳角度,使杨利伟坐在座椅上时不会受到返回舱摇摆的影响,并在着陆时予以缓冲。+ p: P6 K- ~; X9 [4 t

5 a) O7 J# n3 p6 u( Y  垫高鼻梁的女研究生) F6 t4 }5 k$ e8 R& l7 u& \
, T6 G- E) d+ k
  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指医生根据术前CT、MRI等影像学数据打印出3D实体模型,直观、立体地了解病变局部解剖关系,制订手术计划,模拟手术过程,提高手术精度和手术成功率。导板等辅助器械的个性化设计,已广泛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领域中。- @4 K8 u& P8 P( D& B
. i3 F. _, R% j& C
  目前,3D打印主要用于教学和基础科研,在临床上应用不多。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一位女研究生,在参与教研室与整形科合作的课题时,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自己脸部的模型,为鼻梁整形设计作准备。这一通过计算机设计出来的模型,可以直接看到女研究生鼻梁整形后的效果,为设计符合“三庭五眼”标准和黄金比例分割线的最终整形方案作准备。
, _2 C7 ]; F/ |; _, C( M: p
2 d/ }. y+ x, B% }http://sc.people.com.cn/GB/n2/2018/0523/c345167-31615214.html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中医是没有解剖学基础的奇特“医学”  作者:龙哥  解剖学方法是医学研究中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方法,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人体结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生理和病理过程的物质基础,任何关于人体和疾病的研究都不能无视这个客观基础的存在。  人类各民族的传统医学均把解剖学作为探究人体和疾病的基本手段。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在黏土陶片上记载了肝脏等人体器官;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纸草文医书描述了血管系统始于心脏并通向全身;公元前400年,古希腊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详细记录了心房和心室、脑、骨骼、动脉与静脉。  公元100-200年,杰出的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解剖学成就。盖伦区分了骨端、骨干与骨骺等,精确地描述了大约300块肌肉的形态、起止点和功能,发现了12对脑神经中的7对,记述了胼胝体、第四脑室、硬脑膜与软脑膜、导水管、蚓突、穹隆、松果体、四叠体、垂体等相当多的脑组织,记述了心脏的四个腔和四个孔及瓣膜,命名了门静脉。令人赞叹的是,盖伦首创了实验生理学。  最初的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传统医学同样重视解剖学的研究。中医的起源晚于上述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历史证据表明,中国传统医学最早的医书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西汉)。《黄帝内经》之《灵枢·经水篇》记载了“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确凿地指出了脏腑及其它组织和器官均是通过解剖观察而来的实体。  《素问》记载了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六腑为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余者如《肠胃篇》、《经筋篇》、《骨度篇》、《脉度篇》对人体骨胳、脏腑、脉络等均有记载,对器官或组织的长度、重量、体积等作了一定的描述。  起源时期与背景各异的传统医学均强调了解剖学知识,这说明人类在认识人体和疾病的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中医也不例外,《黄帝内经》中提及的脏腑最初都是建立在解剖观察基础上的实体器官或组织。  与大约同时期的古希腊及古罗马医学的解剖知识相比,中医仅仅对人体部分器官进行了最粗浅的观察而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其中的含混和错误比比皆是,如并不存在的三焦使中医界2000年来争吵不休;以十二经水附会出来的十二经脉更是成为中医的笑柄。这一时期中医的解剖学水平还处于最低级的层面上,中医对消化道长度的描述是唯一接近客观事实的解剖学成就。  文艺复兴以来,达芬奇完成了《人体构造》这一巨着,纠正了盖伦的许多错误。此后,英国学者哈维创建了血流循环学说,并使生理学从解剖学中分离;意大利人马尔匹基利用显微技术创建了组织学;西班牙人卡哈则成为神经解剖学的创始人。   令人遗憾的是,中医解剖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走上正确的道路。2000年过去了,中医的解剖学知识仍然停留在《黄帝内经》的原始阶段。其根本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的错误,中医在解剖学的研究上由直接观察转向了“司外揣内”、“以表知里”、“取象比类”等黑箱方法,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错误原则,以主观揣测代替了实际观察,从而抛弃了对实体直接观察这一必须方法,使得中医理论中几乎没有了结构实体,取而代之的是模糊不清的功能性臆想。  自《黄帝内经》始确立的藏象学说成为代替解剖学的独特理论。明代张介宾对此解释为:“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由于中医不做解剖学观察,所谓的“藏”无法确切定义和描述,只是为了附会“象”而存在的随意性很强的模糊概念。藏象学说现在被用来掩盖粗鄙的中医解剖学知识,逃避现代解剖学揭示的客观事实。  藏象学说建立在解剖学基本缺失的基础上,这必然会导致其带有浓厚的自然哲学色彩。恩格斯对自然哲学的评价是“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而中医在解剖学上恰恰是未知的、缺少的、空白的,中医理论在主观臆想的驱使下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随着现代解剖学的完善和深入,藏象学说与人体的客观形态结构形成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为了掩盖中医的根本性缺陷,现代中医声称中医的脏腑不是解剖学的实体器官,而是功能性为主的综合概念。这个观点实际上否定了中医曾经有过粗浅的解剖观察,不承认中医最初的解剖学实践,是真正的数典忘祖。  中医历史上真正的解剖学研究始于清代医生王清任(公元1768-1831),王清任感叹道:“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本源一错,万虑皆失”、“着书不明脏腑, 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王清任多次在坟场和刑场观察尸体,获得了一些解剖学知识,并着成《医林改错》一书。虽然王清任的解剖学成就还远不如1500年前的盖伦,但他尖锐地指出了“古人错论脏腑,皆由未尝亲见”,显示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探索精神。《医林改错》揭示了中医在解剖学上的欠缺和错误,勇敢地挑战了《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理论。遗憾的是,王清任有理有据的客观观察被当时的主流中医体系坚决地排斥了,以陈念祖和陆九芝为代表的所谓“儒医”视人体解剖实践为异端邪说和左道旁门,咒骂王清任“不仁”、“狂徒”、“邪人”。  王清任一个简单的解剖观察就足以颠覆千年以来中医“司外揣内”、“以表知里”得出的错误观点,从而使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崩溃,这是王清任的观点不被接受的原因。顽固的保守势力出于自身利益无情地扼杀了王清任推动中医向前发展的可贵探索。  由于完全背离了客观事实,中医理论被迫采取了封闭的形式来维护自己。时至今日,中医仍然拒绝一切科学标准和客观事实的检验,甚至不容任何质疑。因为中医支持者们很清楚,中医只是一个虚幻的高楼,只要证明了其中一块砖不存在,就等于所有的砖都不存在,整个高楼也就不存在了。假如承认了中医对肾的描述和理解是错误的,那么五脏六腑又有哪个不是错误的?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等一系列理论瞬间就灰飞烟灭了。  令人惊异的是,没有解剖学基础的中医居然能臆想出一整套牵强附会的理论来维护自己的虚无;更加奇特的是,这样的“医学”至今还受到宪法、法规和行政的庇护,与现代医学并列于中国的医疗体系中。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