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 探秘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 w$ X9 `. V' l4 a& w2 R6 ~4 c
" l6 L. N: q0 H7 [2 U4 p
2018年05月23日10:07 来源:羊城晚报5 I5 ~5 p1 E3 r. K, D, S
" S$ I: Y* E7 [0 \7 U5 }0 S
- e, v' h+ Q. F4 X, J( d1 O" r# s' j# [8 i3 e/ |
* Z" q7 L$ [4 O2 V3 s+ U* C# ^
" K1 t, y, p0 Z, r6 t7 [
4 M7 ?+ S& Y: E' S( R0 |% g
: D- z& N% A7 T1 O. _: V) T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倩 实习生 丁振球 通讯员 黄瑶
* I( f1 D7 e2 c: X( }7 g8 I& u- m8 _7 {7 X8 `* }0 Y% c, Y% k
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2 V: F6 t3 F2 s' V6 _# W1 E# u' g( O
) T, M( T, f* f" E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博物馆日,不少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学习和旅游的兴趣。博物馆的最大魅力在于,每件展品背后那些说不完的故事。和博物馆一样,有一种科学馆,它展出的并不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又一个曾经的生命,是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虽然这是一座以解剖标本为主要展品的科学馆,却充满了奇幻的艺术美感。" ^" n/ }( y* R$ U) i- r
, I/ G& |( B$ ]) A/ P) c 镇馆之宝的故事5 b. T* ^( }% t/ Q: D! r% C- ~7 }: f
, }4 m( `% n# i0 l8 m" M$ n
1 几微米的“血管树”+ Q9 D0 h; q. U+ n! b; Q7 e# [* h
6 U- V* \7 h& N: k7 R; z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和很多人体标本展示最大的不同在于,有很多展品美轮美奂,看上去像是一棵棵彩色的树,但其实,那都是人体中的血管组织,连只有几微米的毛细血管都纤毫毕现。这种“绝世武功”叫做人体管道铸型技术,是解剖学标本制作的一项专门技术,是以人体内的管道(如血管、支气管、肝管、胰管等)做模具,将填充剂(高分子化合物)灌注到管道内,待管道内的填充剂硬化后,再利用高分子化合物耐酸、耐碱的特性,用酸、碱或自然腐蚀等方法清除组织结构,留下的便是人体血管管道的铸型标本。
- |& x( q# W' o* b/ g% G% m% o
& u1 r, T3 Y" F: Q. }- j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团队亲自去化工厂调查研究,向技术人员取经,试验出最佳的铸型材料与溶剂和最佳的灌注方法,制作出大规模精美的人体管道铸型标本并予以陈列,其毛细血管的灌注精度达到6-9微米。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院长Moore教授参观后赞扬说:“这里的一千多件标本,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Gmat标本博物馆还要好。”教研室将这项技术使用得炉火纯青,并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 c% Z: C4 o: W: u/ l
/ Q" S( y: S# P7 t: J- t
2 心血管铸型标本7 Y+ B/ y7 V6 `) |7 ]* s
/ L9 D. i" u- L
这座人体科学馆有两件宝,一是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也是人体管道铸型技术国内第一人。第二件就是他的第一件作品——心血管铸型标本,这件标本虽然看上去比馆内其他展品要简单,规模也小,但却诞生于1978年,是国内第一件人体管道铸型技术的标本成品,一经展出就震动学界,为以后该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赢得宝贵时机,推动了解剖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显微外科的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先进的地位。钟世镇虽然没有做过一台手术,但他在人体解剖学上的研究让中国显微外科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2010年10月16日,钟世镇获得中华显微外科终生成就奖。
8 Z3 v& X; | w
$ \2 x' W6 g c( y# M 3 跳芭蕾的脚
7 D2 Q/ G1 ]3 |) p2 `/ L9 `+ o c# w1 T2 k- _; y, [
在人体管道铸型标本展区,所有的脚部标本都呈现出一致的踮起脚的状态,就像跳芭蕾舞一样,向世人展现人体的美与奥秘。其实,这并不是制作者有意为之,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的毕振宇老师告诉记者,人在没有生命体征后,心脏不再跳动,人体的血液在排出后剩余的大部分聚集在静脉,使得小腿肌肉受到牵拉的力,肌肉收缩就带动了脚后跟的跟腱,让脚处于踮起的状态。2 C3 X' i( z0 s- P3 V
- ^! M8 y8 q1 u8 W
4 理发店的三色灯
$ `9 e* n5 E( |4 p Y! g" L$ i+ N5 m
理发店为什么要挂三色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来源于人体解剖——在中世纪,欧洲人认为毛细血管中沉积的大量的毒素会导致人生病,所以他们在肢体的末端切口放血,以排出毒素,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但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病人感染,甚至死亡。当时许多外科医生认为放血不科学不愿意去做。但为了挣钱,理发店的理发师承担起了放血的工作。那些有资质有安全保障的理发师,会在理发店外放置一个转灯吸引顾客,其中,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白色则代表纱布。
4 k O9 n, P( A2 |' U9 p R- ?( s) ^4 T* S/ G$ J
5 病人离奇死亡的迷案
& | X% `9 g0 |+ `
5 T! a% k: I' y# n 在铸型标本展区,有一件大脑动脉环标本,它不仅是一件科学展品和艺术品,还为一起医学迷案的破解立下奇功。曾经有一位患者因胆结石住院手术,手术很成功,患者却离奇地成了植物人,最后竟因多脏器衰竭去世。面对这个令人惊讶和遗憾的结果,钟世镇的博士后开展了对大脑动脉环的研究。, I7 Z: f+ r" B9 }2 B, @& Y# L9 a
6 L' I5 C) \) N- O 大脑动脉环的作用在于当颈动脉一侧受阻,另外一侧将代偿进行供血。据统计,97%的人大脑动脉环是完好联通的,但有3%的人没有形成动脉回路,而这位患者可能就是其中一例。; Z8 l! t4 H- Y+ O% | e
5 R2 Q. a6 R6 G7 l8 G& s 在腹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巾的遮挡,医生无法看到患者的头面部的体位。研究人员发现,很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头部向一侧偏,导致那侧血管受到了挤压而无法供血,最终引起偏瘫。大脑动脉环铸型标本很好地解决了临床中碰到的难题,在医疗纠纷的解决上也起到促进作用。
/ O* U' S3 V% z- V( n$ ]& B! H7 L3 e% b2 r$ p. F( U0 W
人体标本的故事
! t6 C O4 M# P- Y. r) H) U# `, \. D6 s+ d; f% \) l( F
尾骨骨折与不能顺产
% q+ e3 Q/ k2 Z- C2 F9 v- O3 v: c8 y( L
在人体科学馆中,有不少令人忧伤的故事。在一具孕妇标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足月即将临盆的胎儿,只可惜,因为横穿马路,母子俱亡。虽然他们命运令人唏嘘,但开明的家属同意捐献遗体,让他们身后为科学做出了极大贡献——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团队在制作成标本时发现,这位孕妇原来发生过尾骨骨折,因此导致不能通过顺产产下胎儿,只能通过剖宫产。这一发现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
0 L6 I* O) L1 Q
5 h! t( g0 Q2 |+ b U+ w5 Z 四胞胎人体标本/ @7 T8 M: x7 F
" q1 r7 ~" v" l4 p( W5 T 在医学影像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年代,一位孕妇不知道自己以70万分之一的概率怀上了四胞胎。在一次与家人的争吵中,她因为生气喝下了农药,结果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虽然那位母亲抢救成功,但是四胞胎却流产夭折了,全家人悔恨不已。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团队在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医院,在家属的同意下,将逝去的四胞胎制作成为了珍贵的标本,使得他们的逝去定格在那个瞬间。) N3 z; J: S" e) u; U, \) [/ B
6 F+ U/ |8 g1 n. S$ L1 ? D" f! A
数字人体模型的故事
" p0 w( O3 W3 e/ g- \$ x
6 M# q; R1 } ~/ ] H8 Q 为杨利伟“量身打造”
, F6 O3 {/ ?: {- O5 T9 o* j! S
9 V5 q* A% ]% \' D 2002年,钟世镇院士带领团队启动了中国的“863”数字人体项目,使中国成为继美国、韩国后第三个拥有本国虚拟人数据库的国家。中国的切片厚度达到了0.02毫米,远远薄于美国的0.3毫米。由于掌握了先进的人体管道铸型技术,教研室还获取了数字人体的血管信息。( N' w# ?' w( `5 T
! Y" f- Z7 D( D% `" c& {
在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前,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训练时发现驾驶舱座椅坐着不舒适,而且返回舱落地时是硬着陆,着陆时的作用力传到人体脊柱和关节上容易发生压缩性的骨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研室扫描了杨利伟的身体信息,与数字人的数据进行匹配,计算出座椅设计的最佳角度,使杨利伟坐在座椅上时不会受到返回舱摇摆的影响,并在着陆时予以缓冲。+ p: P6 K- ~; X9 [4 t
5 a) O7 J# n3 p6 u( Y 垫高鼻梁的女研究生) F6 t4 }5 k$ e8 R& l7 u& \
, T6 G- E) d+ k
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指医生根据术前CT、MRI等影像学数据打印出3D实体模型,直观、立体地了解病变局部解剖关系,制订手术计划,模拟手术过程,提高手术精度和手术成功率。导板等辅助器械的个性化设计,已广泛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领域中。- @4 K8 u& P8 P( D& B
. i3 F. _, R% j& C
目前,3D打印主要用于教学和基础科研,在临床上应用不多。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一位女研究生,在参与教研室与整形科合作的课题时,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自己脸部的模型,为鼻梁整形设计作准备。这一通过计算机设计出来的模型,可以直接看到女研究生鼻梁整形后的效果,为设计符合“三庭五眼”标准和黄金比例分割线的最终整形方案作准备。
, _2 C7 ]; F/ |; _, C( M: p
2 d/ }. y+ x, B% }http://sc.people.com.cn/GB/n2/2018/0523/c345167-316152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