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西医是中医之初始阶段

西医是中医之初始阶段
封志强

     在中医理念指导下的医事是中医,不在于是否使用B超或CT等现代仪器;在西医理念指导下的医事是西医,不在于是否伸手诊脉,或用中药名开方。
     人们一直把西医与现代科学技技混为一谈,甚至划等号。这是严重的误判。西医的基本理念是:寻病源、找病因、定病位、除病灶——对抗(病)治疗。其实,西医这一理念是人类应对疾病的原始观念,也是中医的初始理念。身体哪里疼痒或不舒服,就触摸或用硬物按压哪里、或设法消除病灶,此即“对抗治疗”。
     西医一直固守“对抗(病)治疗”的原始理念和思维,并在“对抗(病)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上努力进取。一方面提高辨认靶标(疾病)的水平;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抗(治病)的能力。西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力量,在这两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并且在中国有了近百年的繁荣。随着科学技的发展,对抗治疗已经细微到细胞甚至分子水平,病灶(靶标)越来越小。当然要求对抗的“武器”(矢)就更为精准。病灶(靶标)越小,离人的整体就越远。所以在西药的说明书中往往都罗列一大串副作用的说明。这种对抗治疗,往往是压制性的,不能根治,比如,医生会告诉你:降压药不能停、及时服用降糖药,终生服药。结果,此病灶控制了,它病又生。“靶标”所配的“矢”,是西医科学研究的成果,但是不一定符合中医之“阴阳”之道,结果难以预料,科学出来的西药,有的被迫废止,其背后掩盖着多少人命?
       随着科学术的进步,一方面,新发现的疾病会越来越多。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看不清、弄不懂的问题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相应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新方法、新器械、新药物不断产生。同时,需要废止、停用、限用的药物名单不断加长。200年来,西医废止、停用的西药,比2000年来中医常用的500多种中药还要多。西医治疗费用必然随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而增加,西医的总体效果如何?没有看到官方的统计数据。而“看病难,治病贵”的感受越来越深刻。近些年,“医闹”、“因病致贫”也不是罕见的社会现象。为什么??
       中医没有放弃“对抗治疗”,例如,《医道探索》一书中(以下所举案例均出自本书)的,9.1乳腺癌、9.2尖锐湿疣、9.16足疽,等等。
       但是,中医没有不固守“对抗(病)治疗”的原始理念。而是谨遵《黄帝内经》,放眼“天人合一”,信守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念,体察活人整体的阴阳变化,运用四诊八纲、四气五味等理论,在平衡人体阴阳的过程中,使某些已知或未知的疾病得以痊愈。例如,《医道探索》一书中10.11案,治失眠,面部的包块消失了;3.9案,治腹泻,而血压降至正常;3.6案,消痰除湿,血糖下降。10.8案,未治头痛疼痛愈。中医还有如下“非对抗”治疗方法。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正治案,例如,8.4寒凝腹疼;8.14心下疼;5.24虚烦失眠。“反治”案,例如,3.1案,出血不止,动则血流如注,而用三棱、莪术活血、破血;6.20案,日大便六七次,用大黄、赭石降逆泻下治愈,此通因通用;9.13案,气弱不出汗,倍党参50克,汗出肿消,此塞因塞用。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素问·五常政大论)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例如,“同病异治”治疗漏下:3.1案用“破血”方法;3.2案、6.13案用“降逆”方法,3.3案用是“升补”的方法,6.12案用“升降并举”的方法;再如,6.7案、6.8案同为“便难”,一为寒下、一为热下;又如,2.20案,昨天发热是食积、今天发热是受风寒,病同而治异。还有,5.1、5.2案,同为“结脉”,一用“疏法”,一用“吐法,皆愈。
       “异病同治”的案例也很多,比如,6.5头晕、6.9便血、6.3脚脖疼等都用“升补”的方法治疗;6.20便频、6.10尿血、7.1痿,都用“降逆”方法;6.2会阴疽、6.4腿疼、6.14头疼,都用“升降并举”方法。还有6.6头晕头胀、腰疼,病各异,病机同,紧握“升清降浊”之机要,诸病痊愈。
      以上所举,显然超越“对抗(病)治疗”之列,远远高于“对抗(病)治疗”的原始理念。
      中医治疗疾病着眼于整体,不在“一病”、“一症”的得失。这也是“非对抗”治疗的必然考量。例如,6.12漏下,3剂药漏止,但是,整体“升降”没有调整好,随时都有复发的可能,又调整一年多,整体康复。3.9泻。4剂药扔掉13年的降压药,10剂药,泻止。但是,痃癖、脾肾阳虚仍在,腹泻、高血压随时都可能复发,继续治疗一年多,才基本康复。8.12胃难受,患者说病好了,其实没有完全治愈。
      中医的“非对抗治疗”还表现在,促进病体的“自调”能力而病愈。3.1案不用止血药而崩漏自止;3.3案以补益中气而血止。3.6案除风痰而血糖降,3.7案除痰湿而血压降。3.17案补中益气、3.16案清除湿热,体廯愈。3.12案、8.15案无泻药而泻,病愈。3.15腹疼,砂、蔻止呕,反而呕吐,病愈。3.14进食头疼,用旋覆花代赭石汤降逆,不泻反吐而病愈。都是促进病体自调而痊愈。
      多少年来,所谓西医的发展与进步,其实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在医学上的体现。各种检测手段的出现,医疗器戒的发明,生理生化的发现和进步,都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发展、进步的成果,那一项是西医理论独立的进步成果呢?很难找到。正如记者徐雪莉报道所言:“高斯华认为,……最早西医在看病的时候,也是用肉眼去看,耳朵贴在肚子上听,最后发展成听诊器,一直到现在利用MRI、X线等等进行诊疗活动,这些东西不是西医专有的,都是其他学科的东西,他只是拿过来用了。”(《中国中医药报》2011.5.18)
       西医理念原始、落后,诊疗手段科学、先进。但是,如上所述,科学、先进的诊疗手段的进步将成为医、患越来越沉重的包袱。中医理念先进,如果在中医理念指导下直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定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比如,利用现代影像资料扩充中医四诊视野。3.8肝硬化,检测出是“肝硬化”,治疗路数就直接纳入“软坚散结”,少走弯路;5.22肾痈,B超腰内有黑影,不知何物,触诊京门(肾之募穴)痠疼,诊断为“肾痈”更有把握,治愈。再如,在中医理念指导下,操作现代技术,2.5风痨,胸腔积水,退热后用新技术抽水,疗效快捷,但是,如果不问病机,“见水抽水”,在没有退热之前抽水,后果不堪设想,有性命之忧。脱离中医理念指导利用现代科技,有时会成为制造新病的元凶,比如,9.3水凌心肺。有多少痰饮病人死于输液“新技术”,未曾知道。又如,手术刀口尽量选择在阳明经(多血多气唯阳明),好愈合,等等。都有中医利于现代技术的广阔天地。
       西医“对抗(病)治疗”理念是中医的初始理念。西医停留在中医的初始阶段。二者本来无所谓“结合”不结合。但是,如果用轰轰烈烈的西医诊疗手段来掩盖或替换其基本理念,容易误将西医等同于现代科技。误认为:中医要运用现代科技,就必须“中西医结合”或西化。
      中医应当坚守自身的理念,在中医理念指导下吸纳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振兴中医,发挥中医应有的社会作用,护佑中华民众健康发展,减轻民众和政府的负担。
   
    註:本文列举之医案均来自《医道探索》一书。

http://www.zhongyiyao.net/wap/thread-70455-1-1.html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