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从“提壶揭盖”法谈起

从“提壶揭盖”法谈起

丹溪治疗小便不利而没有达到效果而通过宣肺来达到利尿。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现在厨房里用小塑料壶装的那种酱油或醋,从侧面小口倒出时量很小,出的也不利索,如果把上边的螺丝盖拧开或者拧松可以进空气,那么再从侧面小口倒就很顺利了。
    管子中间堵了,那么水的进出都不会流畅。我们想法把中间堵塞的给疏通了,管子两头就进出问题就解决了。中医中也有这个道理存在,中医有个说法,就是上焦中焦下焦这三个部位,中焦出了问题影响到上下二部,用梳理中焦的办法来解决,下边就伤寒论的几个条文发微:
   1. NO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24g桂枝9g干姜6g瓜蒌根12g黄芩9g牡蛎6g炙甘草6g
     中焦这个部位“微结”,从而导致下部小便不利,上部口渴,头汗出。这个情况我们可以可虑从中而治,在柴胡类方中选方。渴,但是不呕,胃中没有停水,心烦是有热的症候,只是头汗出而身上不出汗说明上下不一致,往来寒热是柴胡剂的一个症候。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于中焦梳理和黄芩解热止烦,桂枝甘草调和营卫,因为只有头汗出,瓜蒌根即天花粉和牡蛎止渴,不是有个瓜蒌牡蛎散的小方子吗。关于这个方子对于大便干或微汤,胡希恕应用中有时强调便溏,有时强调便干;郝万山、刘渡舟强调便干。
   2. NO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息如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随沉紧,不得为少阳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心下满就是中不通的症候,上部有头汗出,口不欲食,下部大便干,手足冷包含了上下部。这个也可以考虑从中而治,口不欲食是小柴胡的一个症候。
    另外这里提到“半在里半在外”也是伤寒论中唯一提到的一个术语,后世提到的班里半表大都源于此。
    3.NO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者,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中部胁下硬满,上部呕,下部不大便,这个也考虑从中而治,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经常被引用。
    4.NO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散
    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10g通草6g炙甘草6g大枣5枚。
    手足厥寒,这个“厥寒”也是伤寒论中唯一提到的,其他的都是厥冷,厥逆。胡希恕用当归四逆散治疗冻疮有特效。古书还有治“死肌”。这个就没有考虑从中而治。
    5.NO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痢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男38岁,阳痿不举2年多,服滋补品甚多不见效。常有胸闷叹息,少腹拘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软,精神不佳,小老则两眼发酸,视物昏花,苔白微黄,脉弦细。属气郁血瘀,宗筋失养。与四逆散加味:
    柴胡12g白芍12g枳实12g炙甘草6g(生龙骨15g生牡蛎10g川芎6g桂枝10g生姜6g大枣4枚)。
    服9剂诸症均减,阳事已举,但尚不能坚。上方再加川附子6g苍术10g,服6剂而痊愈。
    四逆散是个柴胡剂,提到四逆,但是实际中这个本方出现这个症候的不多。这个方剂大多理解为气瘀于中焦,而出现的或证小便不利腹痛。这个方子很小,四味药,但是包含的却不少,含芍药甘草汤治挛急,枳实芍药散治腹痛。也是从中而治的例子。本例治有精神抑郁,生闷气而引起的阳痿。
     6.NO29芍药甘草汤胡希恕曾用此方治疗一男子前阴抽痛,并伴有胃脘疼痛半年,属血虚而筋脉失养。芍药18g,甘草18g。我觉得这个方子治疗阴抽的机理和四逆散从中而治的机理不同,但四逆散的机理从方药上已涵盖芍药甘草汤。
     由上几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从病机上来考虑治病也是很重要的方法。那究竟什么是病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医也谈病机,中医也谈病机,中医中有的用五行解释,有的用易经解释,有的用脏腑解释,有的是扶阳派,有的是滋阴派,等等。总之都是用已有运用已有知识对病情进行某种归类,从而指导人对已知的病情进行解释和未知病情的探索治疗,有实用的价值,就有其存在价值。认识层次的问题有高有底,有高雅有庸俗。就像物理学中对光的认识,粒子学说也可以解释,波动学说也可以解释,相对论中也解释。像界面反射用粒子学说和波动学说都能解释,没有人用相对论解释,激光的诞生就用到粒子学说,也用到波动学说,还用到量子理论。宇宙中光线是弯曲的,粒子和波动学说就无法解释,就靠相对论了。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