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医药的发展走向取决于这些机构和骨干人士3 O/ `$ {# \. m7 P* T
杏林童子
7 P9 |+ L9 s) n' p& R
" | S3 m0 }& j. z8 w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0 V! z$ [$ T/ i# Q
9 V( ^7 G' R: v" @2 O+ j2、中国中医科学院4 `+ f/ V& o. A; E4 S" }; ~, R
- }8 ~! j2 L; R/ [* A
3、全国十四所中医药大学和九所中医学院4 ^( ^' _+ d" j* d, _: n$ j
2 Y$ q5 `8 r5 I0 w9 Z6 U
4、部分综合性医科大学中的中医学院
$ t1 c$ N9 U' v7 o. w( {/ Z- e7 l2 T3 u7 i" E$ ~$ c$ h& w/ o7 y. k
5、全国县级以上3229所中医医院& _; W& g8 E' p/ f' o$ B0 F
# w4 T# t1 A4 R) _6、全国县以上各级综合医院的中医科! y0 i6 T/ T# s% s& Y- M0 [% [
6 N/ l7 B8 b# Q! j: X: h, w
7、全国各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
P m' D s- m5 _& v
/ b' g: ~9 L9 y5 G* j2 m# P+ u0 U8、个体开业的中医药人员
& r+ Z1 ^4 c) l3 p
1 h% {4 x# ?1 A! A3 p, t5 g2 [9、民间中医3 \! X+ W( D) S# q+ t) I' f
. H) f Y% b7 w) r
第1个机构是中医药的最高领导管理机构,掌握了中医药发展方向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I7 w2 L9 i- z. R
$ y9 E' B4 r# F第2个机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是并行、相似机构,是中医药科研、教育、临床的国家队,掌握了中医药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的话语样与操作权,对未来中医药的发展走向起着重要作用。 @" H0 y1 m# V$ E4 O
* G% s' x6 d& U
第3、4个机构掌握了中医药高等教育资源与人材培养权,是按西医教育模式,工厂化生产中医药人材的中医药教育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中医职称,干着类似西医的活儿。
- {; G- z, Q8 K2 \( W" f
2 d& n' q. y3 R; {3 _7 h. H第5个机构是将中医临床诊疗由数千年小农经济模式转变为集团化模式的中医临床医疗机构,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农村中医失去了充足的服务对象,1980年代以前农村有大量的中医骨干,现在也几乎消失殆净。所以这3229所掌握了中医临床诊疗权的中医医院也是将中医药由农村化转向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办院模式虽有三个70%(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占有比、中医科室设置比、用中医药治疗比),但却仍然是西医医院的模式,临床管它中医西医,只要能创收就是好医。' i; p% s" X7 F% V
4 L: w# Y- Z1 y* X3 @* _- F5 Q1 f- |第6个机构是为落国家宪法规定的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而设,是各级综合性医院的附庸或鸡肋,从业人必需紧跟本院创收的需要行事,中医从业人员全在于个人的中医药素质与技能,但他们还是为保住中医药这一重要阵地作出了贡献。" _1 {4 v+ E8 @! Y; @: `) U$ i: h
" D* x- B" q% P+ N
第7类人员除少数能人外,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高层次的中医在边远乡镇基本没有,很多人是低文凭低职称,在中医临床方面举步艰难,但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每年终的统计和总结是很重要的数据。
. \, r4 M4 P2 T) a0 O/ [$ ^% O4 s4 z. B! d
第8、9两类人员是落实中医药法的需要,对中医药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 V* s8 z* n0 c. ?( [, |! ` Q
4 _7 o: v" U2 ~- _& M9 w8 z总之,位置越在前的机构和人土对未来中医药的发展走向起的作用越大,位置) e5 e- f& a9 C% @! |( K$ K) p
; d9 ~: }! F2 a7 }; d% C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